网站地图
RSS订阅
广告投稿
您的位置:www.eojoo.com > 情感家园

为情感寻一个出口——记李凌和他的文学写作?情感家园

作者:habao 来源:未知 日期:2014-3-24 18:07:02 人气:23 标签:情感家园
导读:“此时此刻,我以仰望的姿态触摸,这些金黄的花朵/就像一场接着一场风雪的磨砺和,提升了生命的高度/雪域高原摇曳的美,凝聚坚韧和坚强,柔弱而高雅,高雅而圣洁…

      “此时此刻,我以仰望的姿态触摸,这些金黄的花朵/就像一场接着一场风雪的磨砺和,提升了生命的高度/雪域高原摇曳的美,凝聚坚韧和坚强,柔弱而高雅,高雅而圣洁……”伊犁本土作家李凌在他的散文诗《盛开的隐喻》中再次进行了一次的畅游:在昆仑雪菊中生命的高洁,在遍野红花里感受沸腾的生之热情,在幽深的云杉林下心灵的回归。

      这是一个写作者的旅行方式,他用脚去丈量所走过的河山,用心灵去体味所触及的风景,最终用文字去记录所生发的情感。正如李凌,他的写作,不是一个上升到梦想追求的人生命题,只是在为汹涌于胸腔中的热烈情感寻找一个合适的出口。他把这些情感记录成文,疏导自己,也安慰。

      寻找出口

      谈到“如何对文学念念不忘,而终于提笔撰文”这个话题时,李凌仍然感慨于初中语文老师的启蒙。“那时候我还在四川,在教我们的老师中只有语文老师用普通话授课,就是他让我们了解到了鲁迅、赵树理等文学大家的作品。”李凌说,只是当时条件太过清苦,而且“通过上学改变命运”、实现“鲤鱼跳龙门”的朴素想法贯穿了他整个的求学生涯,所以即便对这些文学作品心向往之,却也无缘接触。

      但是,喜爱文学的种子终归是悄悄埋下了。

      结束学业后的李凌在1988年来到了伊犁,开始步入社会工作。有了收入的李凌,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曾经想读而没能读到的书买了回来。从阅读到写作,李凌经历了10余年的积累。他汉语言文学,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。而生活所带来的寂寞、忧愁、纠结则直接促成了他拿起笔来为自己的情感建立一个宣泄的出口。“我曾经在伊宁市公交公司工作。学徒时,身边的阿姨们都会让我帮忙干一些杂活,而却要求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,之外的就不要去理会。这是种特别矛盾的状态。”李凌说。俗世生活总是免不了如此,这些积压在心里的东西多了,日渐就发酵成为他一吐为快的创作源泉。他的第一篇散文《枯枝上的蚂蚁》就是在这种状态下诞生的。“当时在一线的工作非常枯燥,有一天,我拿着一截枯枝看一只蚂蚁在爬,当它爬到右面时,我就用左手拿树枝;当它爬到左面时,我就用右手拿树枝。因此,它就在这截树枝上来来回回地爬。”李凌说,“我突然觉得这不就是我的生活?反反复复,枯燥,而且找不到出。”这一瞬间击中心房的感受最终变成了一篇见诸报端的短文,也自此,李凌了他的写作之。

      守望故园

      李凌的写作以散文诗为主阵地。倘若说,初始的写作仅仅是排遣郁结的出口,那么,在又经历了十余年的文字和生活之后,李凌的作品里已不仅仅是个人情绪的宣泄。他立足于个人情感,写他对人生的洞察,写他的故土家园,写家园里那些人的情感价值。他在散文诗《平常的日子》中如是写:我不明白,一条山谷,究竟能承下多少个梦?我不明白,一个人的一生,乡情究竟有多深?思念到底有多长?

      在这个不足二十岁就开始异乡的男子心中,纵然26年的时光已过,但他心中仍旧埋藏着深深的故土情怀。可是他说,所谓的故乡,其实并不是一个实体存在的家园,即便不是背井离乡,一个人的心中仍有可能存在一个原初的故乡,它叫的心灵故乡。“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和生活磨砺后,在某一个特定的,心灵深处的故乡就在无意之中找到了载体,那一刻,你会发现你已经了怀乡之。”李凌说。这个独属于诗人的心灵故乡,它承载着诗人对人生的希冀和对的期待。这些,都在李凌的文字中得以体现,比如“攀附,时间的献媚,的灯盏/就像高悬的,让那些奢靡和颓废在金黄的圣洁中,无处藏身。”再比如“‘不是为了生活,谁愿四处奔波?’拾荒人的酸楚像孤雁的哀鸣,回响城市上空。一群鸽子惊飞,鸽哨低沉而忧伤……”在李凌的这些字句中,我们能够读懂他对生活的态度和的悲悯,而这恰是他对心灵故园的守护。

      如今,李凌感慨自己的工作几乎处于“5+2”(没有周末)和“白加黑”(总要加班)的状态中,这无疑压缩了他的写作时间。但是,“如果真要想写,时间总是能挤出来。”李凌笑道,“有位诗人说过,‘忧郁是诗歌的灵魂’,在现在的这种工作状态下,它确也能在心中酝酿出更多的情绪和思考。因此,虽然现在在创作的量上有所减少,但是质上却有了很大的提高。”

      任何境地终究不能让这位诗人放弃对他故园的守望。

      (文/摄影 记者李剑)

本文网址:
0%(0)
0%(0)
下一篇:没有资料
共有:0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
发表评论
姓 名:

验证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