腾讯网友 小刀: 要是我这里也能那样就好了,这个月请柬已近收到的就有4个,还有几个生日酒宴,唉。。。。好羡慕啊,我强烈支持广元樊仕雄的做法,这样的社会都快要让人崩溃了,大家不知道俺没正式的工作这日子咋过啊! 腾讯网友很随便的一个名字: 我以前就想过了,结婚时不收钱只收礼物,最好是自己做的,价值超过300的不收,看到一个东西就能想到送物的这个人,这才有意义嘛!如果我再有钱点,结婚那天拿出一百万请人在街上送盒饭,只送流浪者! 腾讯网友经常卡壳: 就该像这家人学习,每次谁过生日,结婚,生孩子,孩子满月,孩子上学诸多都要考虑怎么送人情,才伤脑筋哦,送少了不好,多了自己承受不起,我都起心病了,亲情都无非变成了拿钱来联络了,因为送多少还影响亲戚和朋友的感情,该废除这样的习惯了,强烈支持,找回真正的友谊。 腾讯网友 秋田: 这真的是值得提倡的正风尚的好开端,这家人的做法是出于人与人之间原本纯真的感情,当亲朋好友的相聚变成钱物的交易媒介,这种靠单纯物质维系的亲友关系早就变味了! 如果是想送礼就应该发是自内心而不是局限于时的被动状态! 网友5566: 如果不出份子,你去了总觉得不好看,所以会想带点礼物,还得买心思买礼物,而且新娘喜不喜欢还不一定呢,最好的礼物还是钱啊。 虽然知道以后钱还会还回去,收到钱的那一刻,心里还是很开心的,谁见钱不高兴啊 变味的“份子钱”早就让大家颇有微词,但人们又身不由己地被其牵着鼻子走。如何解决这一问题,一些读者还真有高招,比如以上提到的几种。但记者总是感觉,这些办法看似有道理,也许还真有一定的可行性,但实属无奈之举。简办,如果大家都能这样想,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。只是,这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,不计小利,不拘小礼,从我做起,从现在做起。 古代:在古代并没有流行送份子钱的习俗,人们习惯送东西给新人。 清末民初:送份子钱成为上流社会举办喜事必不可少的项目。尤其是满族八旗,为了体现身份更讲究送份子钱的礼节。老舍先生的小说《正红旗下》就描述过家里为了凑份子钱发愁作难的情景。 解放初期: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流行送份子钱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结婚特别简单。 “”时期:不兴送份子钱,但是亲朋好友会送暖壶、脸盆等生活用品。 后:人们手上也有了闲钱,随着商品经济观念的深入,直接送钱为全社会所接受,送份子钱成为祝福新人的方式。 国庆长假,除了是旅游黄金期,也是新人们结婚的黄金期。七天来,成都市民有人出游有人宅家,而有些人则疲于应付接二连三的婚礼,遭受“红色”的轰击。26岁的王磊7天收到9张请帖,送掉了两个月的工资。10月份一开始,便是忧伤的节奏,你有没有一不小心沦为“周光族”?小伙伴们,晒晒你国庆节的随礼支出吧! 案例1 国庆黄金周,是我国传统的婚宴井喷期,有网友调侃:这是一个结婚讨债、已婚还债、未婚负债的长假。 家住成都中道街的王磊在这个国庆节,一下子收到了9张请柬,同事、哥们、同学、亲戚……扎推地都在这个时间结婚了。而且结婚地点东一个西一个,成都的有,重庆、绵阳的也有,还有远在的大学同学。“本来想趁国庆期间好好休息一下,婚礼邀请让我打消了度假计划。”国庆期间,王磊奔波于各场婚礼之间,其中很多场婚礼在同一时间举行,由于时间协调不开,王磊只能出席部分婚礼。 案例2 家住芗城区的林女士,收到红色后,是又高兴又愁。 高兴的是,大学同学加好闺密,终于要在国庆节期间,把自己嫁出去了,这枚“红色”,让她眼睛湿润。 可愁的是,好闺密在三明县区,途遥远,而自己又要照顾孩子,不知道能不能抽开身去参加。“包红包,出费,是小问题啦,只是途太遥远,会很疲惫;不去吧,心又不安,人家结婚一辈子估计就这么一次。”林女士说,她现在还在纠结到底去不去? 案例3 80后市民小文参加工作四年,如今在株洲天元区一家公司上班。毕业之后,一到节假日,身边就经常有同学、同事结婚,但从来没有一次像今年国庆这么密集。最令人头痛的是份子钱。按照他的预算,表妹结婚随礼1000元,两个高中同学,虽然很少联系,但以当年的交情,也至少要500元随礼,其他两人一个是大学好友,另一个只是普通朋友,他计划,大学好友随礼600元,关系普通的那个随礼400元,这样算下来,光是国庆期间参加婚礼的随礼钱,就达3000元。 应不应该送“份子钱”,怎样送“份子钱”,大家说法不一。面对“份子钱”的存废问题,其实更好的方式是找到一个折中的方法。就是不把送“份子钱”当做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,而是出于自愿。送“份子钱”不一定非要真的送足量的真金白银,我们也可以选择赠送礼物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祝福。现在有很多人都陷入不请自来的“红色”的情理和经济矛盾中。“随份子”本是亲朋好友间沟通情谊、传达祝福的手段,但“礼多人不怪”的现状和“礼尚往来”的传统却让它失去了本来的感情意义。只有量力而行,不拘形式和数量,将真情包裹其中,才能让人们把“份子钱”送得舒心,使得开心。 |